年度“河南十大三农新闻人物”宣传推介活动由省委宣传部、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、河南日报报业集团、河南广播电视台、省水利厅、省农业厅、省林业厅、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共同主办,河南广播电视台新农村频道、农村广播承办。宣传推介活动自启动以来,按照推介标准和要求,全省有关单位向组委会推介符合条件的候选人79名。
1月25日,组委会组织召开了初评会,本着公开、公平、公正的原则,最终确定20名候选人。
投票时间:即日起—年2月7日24:00
注:网页版投票
事迹:精准扶贫带头人。创立民权县庄周面粉厂,年销量超过70万吨,年产值过亿元,被评为河南省龙头企业。创办民权县润康养殖有限公司,目前生猪存栏0多头,年生猪出栏量10万头,成豫东地区最大的养殖场。建立产业扶贫帮扶基地,以“基地+农户”的方式扶贫帮困,完成对接贫困户户、2多人,占全乡贫困户的一半以上。每年免费向村民提供1.8万吨农家肥,可满足4万亩农田使用。企业用工近人,贫困户63人,月工资收入元左右。
05刘军正,男,44岁,河南蒋姑山农林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、党支部书记
荣誉:汝州市十大造林模范、汝州市人大代表、汝州市优秀共产党员。
事迹:为改变家乡落后面貌,对荒山坡进行统一规划,为荒山坡披上绿色“金装”。打造占地面积4万亩的汝州现代农林生态花海田园项目,被评为省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项目。流转荒山坡土地2.5万亩,完成荒山绿化1.8万余亩,各种苗木花卉种植超过万株,累计可实现矿山恢复绿化30余万亩。为贫困村建立“一村一产业”,公司累计用工达8.6万多人次,累计培训超过12万人次,农民年人均增收多元。通过金融扶贫,为多户村民担保贷款余万元,目前这些村民已实现脱贫致富。
06张大生,男,54岁,确山县三源农机农民合作社理事长
荣誉:中国好人榜、省致富标兵、驻马店市道德模范、驻马店市十大三农新闻人物、确山县人大代表。
事迹:退伍返乡勤劳创业。依托农机合作社,自0年以来带领农机手跨区作业,创立了“天中麦客”“收获中国”品牌,已成为驻马店跨区机收作业的典范,远赴黑龙江、四川、海南等地从事跨区收割作业,累计跨区收割余万亩农作物。每年确山县机手跨区作业收入近五千万元,累计创造财富五亿多元。为68户贫困户提供产业扶贫,已带动20多户走上致富路。累计向社会公益事业捐助达多万元,被帮扶人数累计达2万人次。出资设立奖学金,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;开办酒店,安置就业人员近百人,成为全国各地冬泳爱好者和骑友免费食宿的“快乐大本营”。
07张志良,男,42岁,河南麦佳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
荣誉:省科技拔尖人才、省返乡创业大赛成长组第一名、驻马店市劳动模范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、新蔡县十大扶贫先锋。
事迹:返乡创业带头人。成立河南麦佳食品有限公司,将食品工业的上下游企业集聚在一起,发展粮食精深加工,形成面业产业化集群,产品销往广东、湖南等20多个省市,年销售收入13.66亿元。以土地入股、托管等形式流转土地3万多亩,种植优质小麦亩,年产优质小麦吨。建成3亩供港澳蔬菜生产基地,依托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发展订单农户户,户均年增收元。建立众创空间,专注孵化三农创新项目。累计捐款多万元助力精准扶贫,建立现代农业金融扶贫帮扶就业基地,年产值达万元,提供就业岗位余个,安排贫困户累计1多人次,带动户贫困户脱贫致富。
08张林,男,52岁,河南四季春园林艺术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
荣誉: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、中国林业产业诚信领军人物、市(厅)级科技进步奖8项、许昌市优秀科技创新领军人才、许昌市人大代表。
事迹:林业乡土专家。把满腔热情投入紫荆事业,被媒体与业界誉为“巨紫荆之父”。自筹资金余万元投入巨紫荆品种研发,成功选育出20多个新品种,其中有6个获得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权,4个通过省级鉴定。其培育的新品种推广到北京、福建等10多个省市,亩均收入过万元。发表论文20多篇,参加编写出版专著1部,取得发明专利1项。流转土地1.08万亩,通过产业扶贫惠及襄城县、鄢陵县、建安区和临颍县的15个乡(镇),受益农户上千户,累计解决万余人次就业。
09张鹰,50岁,河南省电力公司配电网工程建设管理办公室副主任,南阳市南召县皇后乡娘娘庙村第一书记
荣誉: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、河南省“五一”劳动奖章、“感动南阳”十大人物。
事迹:山区扶贫开拓者。创新建设林光互补新型高效光伏电站,为土地资源匮乏地区光伏电站建设提供了解决方案,发电量是常规电站的1.5倍。转变经营模式,组建3家苗木专业合作社,实现对贫困户全覆盖;积极探索电商农业,注册商标、建立网上商城,销售苗木超过1万元。协调争取资金余万元,完成道路、电网、安全饮水、苗木交易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。组织教育医疗扶贫,开展“彩虹童年”支教,定期组织“送药义诊”活动,联系慈善机构为重病户提供医疗救助,全村户贫困户如期脱贫。
10杨小周,男,60岁,巩义市涉村镇北庄村党支部书记
荣誉:河南省劳动模范、年“河南最美村官”。
事迹:退伍后毅然返乡,带领群众脱贫致富,被誉为“当代愚公”。利用争取的20万元经费,带领群众苦战多天,凿通一条长米的穿山引水隧道。铺设管道米,建成两座可容纳9万立方米的水库,彻底解决了北庄村的缺水难题。带领干部群众改造高低线路0米,解决村里的用电难;修通硬化道路6.5公里,解决群众的出行难。铺设5公里的登山步道直达米的杨家寨,旅游发展一期工程石居部落开业运营;二期工程完成土地流转亩,发展种养林果观光于一体的美丽山村。
11杨清超,男,37岁,淮阳县易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
荣誉:省十大科技创新精英。
事迹:创新型农民植保员。创办淮阳县易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,专注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,研制适合农作物生长的生物肥和不同生长周期科学施肥的高产模式,推广到河南、河北、山东、安徽、江苏等多个省市。9年以来,带领研发团队60余人深入田间地头,为全国各地农民免费举办农业科技讲座余场次,培训32万余农民和种粮大户。每年为农民做示范田1万余块,累计辐射小麦面积多万亩,增加小麦产量28亿多斤;累计辐射水稻面积0多万亩,增加水稻产量25亿斤以上,为农民增收超过70亿元。热心公益,累计为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捐钱捐物70余万元。
12李平军,男,49岁,济源市农机监理所所长
荣誉:全国农机监理示范岗位标兵、全省农机安全监理专家、济源市劳动模范、济源市优秀共产党员。
事迹:惠农政策守门人。扎根乡村二十五年,勇于创新,在全省率先推出农机“燃油补贴”和“免费管理”惠民政策,有效破解农机监管的全国性难题。每年受益农户达余家,累计补贴资金万元,减免费用达万元。坚持“农机送检上门”服务,每年进村入社两个多月,做到服务群众“零距离”。开创农机上线检测、电子化桩考等先进管理模式,为全省农机监理工作树立标杆。定期下乡巡回宣讲农机法规,累计培训农民上万人次;处理农机事故和质量投诉客观公正,得到了农民群众广泛认可。
13李耀卿,男,58岁,漯河市国家税务局教育科主任(副处级待遇),漯河市召陵区老窝镇老许村第一书记
荣誉:全省职业道德教育先进个人、河南省国税系统先进工作者、漯河市“十佳市民”、召陵区优秀驻村书记。
事迹:自年9月驻村以来,深入细致调查研究,制定了两年驻村规划和产业脱贫实施方案。扩建村室、硬化道路、建成文化广场和农家书屋,完善村庄基础设施。建立30余座无公害果蔬种植大棚,打造无公害品牌蔬菜,每个大棚收益都在一万元以上。协调争取扶贫项目8个,资金余万元,带动老许村户特别是64户贫困户重点从产业脱贫、基础设施脱困、文化脱贫等方面实现历史性突破。
14宋宏举,男,50岁,禹州市森林公安局局长
荣誉: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、荣立公安部个人一等功、河南省优秀森林公安局长。
事迹:绿水青山守护人。自年任禹州市森林公安局局长以来,办理各类涉林案件起,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人,连年在全省森林公安局执法量化考评中名列前茅。全市涉林违法犯罪现象得到有效遏制,涉林案件发案率连年持续下降,使该局成为全国森林公安机关的先进典型。首创“森林公安工作联络站”警务合作机制,构建起林区治安联防联控新体系。作为“领头雁”,多次因操劳过度病倒在工作岗位,年其事迹《穿越林海的“拼命三郎”》被政协河南省委员会评为委员先进事迹一等奖。
15武安伟,男,46岁,三门峡市渑池县洪阳镇柳庄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
荣誉:省社会扶贫先进个人、省优秀共产党员、三门峡市十大杰出(优秀)青年、三门峡市人大代表、三门峡市优秀村党支部书记。
事迹:甘于奉献的好干部。以“田园综合体”的发展思路,带领省级贫困村柳庄村脱贫致富。采取“公司+基地+合作社+农户”产业化经营模式,累计投入资金1.4亿元,其中个人无偿出资万元,建成亩高效经济林示范基地和柳庄生态旅游区。年产值万元以上,安排剩余劳动力余人,受益农户余户,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。精准扶贫户,村民年人均收入由不足0元增加到元以上,形成了“贫困户入股分红带动脱贫”机制,年底柳庄村实现整村脱贫。
16赵豪,男,38岁,河南豫道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
荣誉:信阳市第三届“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”、息县金秋助学先进爱心人物。
事迹:红薯大王助农富。以“公司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方式,投资万建设4个淀粉初加工工厂,8个红薯种植扶贫基地,5个专业合作社,1个红薯育苗基地。投资3.2亿元,引进先进加工技术和设备,建立红薯饮品生产厂和休闲食品厂,在国内首提膳食纤维主食化应用工程。新签订价值4.2亿元的红薯种植合同10万亩,带动息县红薯种植合同面积将超过20万亩,辐射息县6乡镇3万余人,直接经济效益达12亿元。在河南、河北、山东、福建拓展出一个横跨四省、订单收购达一百多万亩的大红薯产业集群。
17唐巨林,男,54岁,鹤壁市山城区鹿楼乡故县社区党委书记
荣誉:全国劳动模范、省劳动模范、省第八次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、鹤壁市优秀党支部书记。
事迹:美丽乡村带头人。带领故县村两委班子,改善生产条件,调整农业结构,把一个负债数万元、工业产值为零的贫困村,打造成没有一户贫困户的国家级文明村、富裕村。创建桐岭生态林基地等11家经济实体,1多名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。投资2.16亿元兴建花园式新型农村社区,全村4多口人全部搬入新社区。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新机制,累计为老人和学生发放补助金和资助金共计多万元。工农业生产总值2.7亿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.1万元,带领群众走上了致富路。
18莫新阁,男,33岁,洛阳鑫洛农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
荣誉: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之星、河南省大众创业导师、河南省扶贫协会副会长。
事迹:返乡致富带头人。在“回归工程”的感召下,回到家乡创立洛阳鑫洛农牧集团。培育出杂交羊新品种“澳湖一代”,年出栏量达3.6万只。破解农业产业市场竞争力不高、利润低等弊端,将集团打造成集商品羊养殖、屠宰加工、冷链物流配送、生鲜连锁销售于一体的“三产融合发展”企业。在孟津县、伊川县、洛宁县投资建设了5个扶贫产业园,流转土地余亩,与政府签约承接3余户贫困户的脱贫任务,带动了孟津县2万多人返乡下乡创业。
19景奇,男,41岁,叶县天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
荣誉:“豫创大赛”平顶山赛区第二名。
事迹:清华硕士毕业后,放弃高薪返乡创业,带领群众脱贫致富。成立叶县天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,承包亩荒山,托管土地多亩。采取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的方式,扶持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养殖山羊和散养柴鸡,合作散养柴鸡基地15个。创新设计良性种养生态系统,实现了生态种养良性结合。打造视频电商新模式,代销洋槐花、野蜂蜜、野山药等山区经济作物,年销售额多万元,委托代销贫困户农产品0多万元,带动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,户年均增收达元。
20董海英,女,51岁,开封市祥符区农林畜牧局研究员
荣誉: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、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、开封市劳动模范、开封市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。
事迹:农村科普带头人。30年来一直在生产一线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,是农业生产技术传播者、指导者、实践者。践行“保姆式”服务,经常深入田间地头,时刻把握农作物苗情、墒情和病虫草情。创新推广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,累计应用面积超过万亩次,每亩增效10%以上。主持建立无公害生产基地13个,编写地方标准、实施细则18个。编写培训讲义50余万字,培训农民余人次,通过技术明白纸指导农民10余人次,做到农作物产前有计划、产中有指导、产后有总结。
点击文章最下端“阅读原文”
直接进入映象网网页版投票!
·映象网·
河南第一新闻门户
大象融媒聚合平台
目前00+人已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://www.jtwfh.com/xmsb/12371.html